改写后的文章
作者|冷研作者团队-科勒
字数:约3100字,阅读时间:约6分钟
编者按: 泰国,一个风景如画、文化璀璨的古老国度,近些年来成为了众多中国游客的理想旅行目的地。而坐落在曼谷市区核心地带的郑王庙,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膜拜。这座雄伟的佛塔式建筑,纪念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古代泰国国王——郑信大帝。对于许多对泰国历史并不熟悉的中国游客来说,他们往往会产生疑问:为何一位华人后裔的统治者会成为泰国人心中的神明?本文将带您走近这位被泰国人民尊奉为神祇的“老乡”,探寻他的非凡历史成就以及他所背负的“十世诅咒”。
泰国,古称暹罗,早在唐宋时期便已有中国移民定居其地。特别是在明末清初,随着大量中国移民潮的涌入,泰国成为了许多东南沿海汉族人移民的目的地。这些移民或是为了逃避清朝的压迫,或是因为生计困窘,纷纷选择前往暹罗定居。郑信的父亲郑庸便是其中之一。
展开剩余84%郑庸出生于清康熙年间的广东澄海县华富里村,家境贫困、土地稀缺。为了谋生,他踏上了离乡背井的道路,最终来到暹罗。这时的暹罗正处在阿瑜陀耶王朝的末期,政治动荡不安,外有缅甸强敌的侵扰,内部贵族割据。尽管如此,郑庸并不畏惧险境,他通过在王城阿瑜陀耶(即大城)与当地华人帮派的交往,逐渐积累起了一定的声望,甚至成为了当地华人区的赌博业主,声名赫赫。
郑庸后来娶了一位暹罗女子为妻,并生下了郑信。不幸的是,郑信出生不久,郑庸便因病去世。幸运的是,郑庸生前与暹罗王朝的财务大臣帕耶杰希关系良好,帕耶十分喜爱郑信,便将他收养为义子,这使得郑信得以享受贵族般的生活。
郑信从小便接受了完备的贵族教育,13岁时,按照传统举行了“剃顶髻”仪式,象征着进入成人阶段,并随后前往阿瑜陀耶最著名的三殿寺修习佛经。这个阶段是暹罗男子,尤其是贵族的必修课,完成这一阶段后,方能成家立业。
郑信完成佛学学习后,返回王宫,成为一名侍卫。他不仅练就了高超的武艺,还掌握了巴利文和中文经典,为以后投身官场做好了准备。郑信在宫廷中的表现十分出色,他在同龄的王宫贵族侍卫中独树一帜,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智慧脱颖而出。不仅如此,郑信对诗词歌赋、音乐舞蹈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。
暹罗宫廷当时喜爱以印度神话为题材上演舞剧,传统的剧目多取材自《罗摩衍那》等经典。而郑信则创新地编排了以中国历史故事为基础的新式舞剧,成功地吸引了国王毋隆葛的目光。很快,郑信得到了重用,先后被任命为宣抚使,负责巡视全国,后来又被任命为达城的城主。根据暹罗的传统,城主的职位往往由皇族或贵族担任,因此,郑信不仅被授予贵族称号,还得到了“披耶他信”的封号,简称“他信”(与后来的泰国总理同名)。
不久后,暹罗的老国王去世,新国王易卡塔继位。正当此时,缅甸再次发动了对暹罗的入侵。1765年,缅甸出动了数万大军分两路侵略这个已经衰弱的国家。
与中国的王朝不同,暹罗的军队结构松散,由各地的封建诸侯和军阀拼凑而成,根本不具备战斗的凝聚力。因此,缅军很快逼近了王城。就在此时,郑信挺身而出,带领数千名士兵誓死守卫王城。他不仅精通中国兵法,而且具备出色的指挥能力,尽管人数较少,但因军中华人占多数,战斗力异常强大,郑信多次以少胜多,成功击败了缅军的进攻,保卫了王城。
然而,易卡塔国王在战斗中得意忘形,决心反攻缅军,结果在六路诸侯联军的反攻中惨败。当郑信带着残余部队回来请求进入王城时,令他心寒的一幕发生了——易卡塔国王拒绝了他,甚至命令他继续与缅军作战,并站在城头观战。郑信从中看出了国王的心思——他不过是将郑信视为外来者,愿意让他们在战争中消耗殆尽。
郑信不甘心被抛弃,他带着仅有的五百人冲破了缅军的包围,并凭借巧妙的战术,成功给缅军来了个“回马枪”,以少胜多,再次转败为胜。
这场战斗让郑信声名大振,许多暹罗民众和士兵纷纷投奔他,郑信的军队迅速扩展至万余人,并装备了战象。此时,郑信意识到,仅凭这些并不足以建立真正的事业。他深知,要想成就一番伟业,必须先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地。
在暹罗的动荡局势下,郑信的目光投向了东南沿海的达罗雍地区。他率领大军进攻达罗雍,并在尖竹汶府发动了激烈的战斗。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,郑信下令砸毁所有的锅灶,命令士兵们如果不打破敌军城门,就只能饿死或者战死。士气因此高涨,最终,郑信依靠勇猛的战象冲破了敌方的防线,成功占领了尖城。
然而,正当郑信以为局势会有转机时,缅军再次围困了王城,易卡塔国王仍未能解救。由于易卡塔国王无能,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终于在四百年的历史后灭亡。
正当缅甸的侵略者也因国内动乱而撤退时,郑信抓住了这个时机,率军全力反攻。他成功地恢复了暹罗的领土,最终建立了吞武里王朝,并成为国王。吞武里王朝迅速平定了暹罗的内乱,还对外扩展国土,甚至入侵了老挝和柬埔寨,疆域比现代泰国还要广阔。郑信因此被尊为泰国历史上的“五大帝”之一。
然而,郑信也有一个致命的短板——他是华人血统,并非纯正的暹罗人。在当时的暹罗,民众尤其是贵族阶层,往往视那些世代相传的贵族家族为天赋的统治者,而对外来的异族君主心存抵触。更何况,暹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,佛教在社会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大僧高德见了国王,非但不屑一顾,反而国王还得对其行跪拜礼,奉献贡品。郑信虽然尊崇佛教,但他对佛教界的权力充满挑战,心中有意在时机成熟时打击暹罗僧团。
然而,正如历史所示,时机并未到来。暹罗贵族和僧团联手策划了一场宫廷政变。大贵族昭披耶却克里是这场阴谋的主谋,他曾是郑信的亲信,甚至娶了郑信的女儿。当时机成熟
发布于:天津市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