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位原名吴淑珍的艺术家,用七十五载书台生涯织就半部评弹史。1951年,17岁的她怀抱三弦首登书台,从此与赵稼秋、张鉴国等大师共创传奇。从《玉堂春》的哀婉到《孙悟空三盗芭蕉扇》的诙谐,从《法门寺》的铿锵到《芦苇青青》的清新,四根琴弦震颤出千面人生。上海评弹团悼词中写道:“她下手琵琶如珠落玉盘,开创女声伴奏新境界。”
戏迷们最难忘她晚年登台的场景:满头银丝梳得一丝不苟,月白旗袍纤尘不染。指间轮拨处,《晴雯撕扇》的娇嗔犹在耳畔,座中观众却已白发如雪。有老听客在追忆帖中留言:“她指尖的轮指不是技法,是江南烟雨凝成的露珠。”
遵照先生遗愿,丧仪一切从简。但苏州评弹博物馆前早有素花成海,青年演员自发接力弹唱《陌上春燕》。当琵琶声穿过平江路的青石板,恍惚间又见先生当年模样——怀抱琵琶微微颔首,未语先含笑,启唇即是半个江南。
四根琴弦余温未散,九十一载光阴已谱成绝唱。此刻江南烟雨迷蒙,书台上那柄琵琶的留白处,终将生长出新的春天——只是再没有那样一双素手,能拨响半个世纪的岁月回音。发布于:山西省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